18170817851
当前位置:
首页 > 名家观点 > 魏杰:打造市场说了算的升级版中国经济

魏杰:打造市场说了算的升级版中国经济

时间:2017-05-26     阅读次数:773

编者按:被喻为“改革之年”的2014年,中国经济走势会在哪些方面显现? 3月13日,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在江西财智名家论坛赣州专场上做出了解答——2014年肩负着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两大重任。

魏杰:打造市场说了算的升级版中国经济

经济改革方向—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

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,深化改革的总体原则是强调市场的配置起决定作用。就是这一次到底怎么改,总体原则是由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,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。

一,四个要点完善基本经济制度。

1、非公有经济和公有经济彻底平等性;2、确定保护产权;3、推动混合经济;4、国有企业改革。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推进,让基本经济制度也符合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原则,因此要加大这方面改革。

改革的基本思路是:释放个人和企业的红利,充分调动民营经济和所有企业的积极性,使中国经济找到增长的动力。要让个人、企业,各种要素都能积极调动起来,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,这就是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起作用的原则。

二,“简政放权”突破政府体制改革。

社会放权。政府把权力交给一大批民间组织来完成。现在要开放四大民间组织:慈善会、商会、科技协会和社区管理类。

市场放权。凡是市场能决定的,政府一般不去管它了。现在国务院放权,要放200个权力,大部分偏向市场放权这部分,市场能决定谁是品牌企业,所以我估计像企业认证、资格认证、个人认证是由市场来决定,这就是市场放权。

向企业放权。凡是企业的权利都交给企业,政府一律不管。包括土地拍卖、公共建设项目招标、采购等等。把投资经营权和企业体制选择权都交给企业。政府不再搞审批制,而是备案制。公布两个:一、准入条件,谁能办这个,有条件的;二、负面清单,就是什么不能干。我们在两会上提出了一条,政府要公布准入条件、负面清单、还要公布权力清单,所以在这些文件基础上,所有事都是由企业来选择,政府不再审批。最终,企业与政府都是依法建立的两大平等社会组织,企业依法经营,政府依法管理。

三、把金融从垄断部门变成商务服务业。

金融体制改革要完成五项任务:1,利率市场化。2、汇率市场化。3、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。4、放开民营银行,民营企业将建立自身的银行。5、上市公司的审核制变成注册制。

估计金融改革是这次改革中走的最快的,将加速推动转向商务服务业,来带动中国经济发展。

四、财税体制改革将是税收和预算“双管齐下”。

首先,税收制度有三个要点:1、尽快提高职业税的比率,降低间接税的比率。2、实行综合所得税与专项所得税相结合的税制。3、稳定税赋。其次,预算制度改革三个要点很明确:1、实行全面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。2、实行财产实权相对应的预算制度。3、财政出现不平衡的时候能找到活力保证我们增长的发展。

五、城乡改革实现3个“一体化”。

1、民生享受一体化。2、土地制度一体化和户籍制度一体化,逐渐让市场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。

六、从单向向双向的对外开放体系改革。

即从过去简单的强调扩大出口吸引外资,到现在既强调出口,更强调进口;既强调吸引外资更强调中国对外投资。所以大家看到,我们最近不再简单的强调扩大出口吸引外资,而是既强调出口更重视进口;我们现在已经不再单纯的强调吸引外资,而更加重视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问题。

结构调整方向——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经济

升级性的调整主要涉及到四个产业:

第一个是房地产产业。这次升级调整,房地产产业可能有三五年的调整,未来成为我们产业接轨的重要组成部分,可能对我们经济贡献的15%左右,让房地产进入常态化。

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起作用原则,政府就是搞好保障性住房,别的都要交给市场去负责。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将要起作用,因此估计2014年开始中国房地进入结构时代,有的地方房价要跌,有的地方可能还要继续涨,将是分化的一年。房价高不高,是购买人的收入决定的。收入竞争化,必然导致住房竞争化,必然接受市场作用,因此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满足不同需求的市场,也是必然结果。

第二个是战略性新兴产业。这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。国家定了七个要点: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命生物工程、新一代新兴技术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。

大力发展新兴产业,关键是技术创新。没有技术创新投资,就没有新兴技术的发展,所以我建议在企业投资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和现象,还要关注世界信息,一旦出现技术创新,将会获得很大投资机遇。

第三个是服务业。大力发展消费服务、商务服务、生产服务和精神服务,加速推动服务业在中国的比重,提升比重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档次提升的过程。

第四个是制造业。传统制造业调整方向就两个: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转移。而现代制造业主要包括四个行业:飞机制造、装备制造、现代船舶制造、汽车制造。大力发展制造业会带来很大的红利,我们需要关注这方面,因为需求大,调整可能需要3、5年时间加以提升,未来产业制造业占百分之十。 


上一篇:余秋雨:君子是中国最独特的文化标识

下一篇:王欣:企业不断成长的原动力就是创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