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2%左右提升至2016年的15.5% 。这意味着,中国经济的每一次波动都会引发全球关注。
经济波动只能熨平不能消灭,那么,产能过剩、债务问题、通货紧缩等问题的根本性质是什么?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,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将是怎样的?
根据公开报道资料,樊纲对于中国经济的主要观点如下:
1. 中国经济有“韧性”,崩不了
中国经济有那么多问题,今天说硬着陆、明天说金融风暴、后天说危机,为什么总没有发生?“韧性”这个词就是说中国经济很多问题,但是仍然可以增长。
2. 全球消费,中国人成“行走的钱包”
2006年,还没有关于中国人境外消费的统计数字,到2015年,中国人境外消费金额已经高达1.2万亿元,成为闻名全球的旅游消费大户和“行走的钱包”。
3. 不是“养老”,而是“退休消费”刚刚开始
如今,新一代的退休者(从60岁到80岁)正在形成,这批退休者是我们改革开放经济增长以后,挣了高工资的中产阶层。有了钱的中产阶层现在开始退休,这些人退休后甚至可能开始计划周游世界。他们退休前是有钱,但是可能没闲,而现在又有钱又有闲,就开始要享受生活了。
4. 房价飙涨该怎么根治?当务之急是发展大城市
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,土地供应受到限制,人口又不断涌入,引发房价地价飙涨。房价经历一系列调控也不降低,是因一直没有实质增加供给,只是抑制需求,但人口还在不断进来,需求还在不断增长。鼓励中小城镇发展,土地敞开供应,但是人口又不断流失,结果是房地产库存高企。
我们应该重新反思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关系。中国正处在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的阶段,限制大城市而鼓励发展小城镇不符合当前的自然规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