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70817851
当前位置:
首页 > 名家观点 > 成大事者,不纠结

成大事者,不纠结

时间:2017-06-22     阅读次数:825


一男子跳河自杀,嫌河水脏又爬上来了。

太过纠结的人,连死都死不利落。 


小高,29岁,内地某高校女博士。

最近她快把我给我愁死了。


毕业前夕,她突然放弃了导师推荐的岗位,

转而走上了考公务员的道路。


她的理由让我很意外:

我是个女人,父母想让我安稳一点。


‍‍‍‍因为这个选择,她错过了秋招、错过了春招、

错过了无数家名企到学校招人的机会。‍‍‍‍


结果很惨,她没有通过公务员面试。‍

眼看同学陆陆续续收到offer


她慌了。


于是打电话给我:“我公务员没过,怎么办......”


“那就出来找工作,有机会再为人民服务。”

“校招结束了,没有好的公司。”


“你想要多好的公司?”

“不是有名的企业,月薪给不到一万,我是不会去的!”


“人家凭什么给你一万?就因为你是女博士吗?”此时我已经有点生气了。


“那些高中没毕业的三十岁也能拿到一万,

我读了这么多年书,难道还比不上他们吗?”


“读书多很了不起吗?人家高中没毕业的,

到三十岁至少有十几年工作经验。你有什么?”


“反正我就是接受不了。”

“那你还是再去考公务员吧。”


“那如果我再考不上怎么办?”

艹……


高学历是一种优势,

但必须建立在人格健全的基础上。

纠结会慢慢杀死一个人,

会让你坐失良机、愁肠千结、追悔莫及。


这种感觉,生不如死。 



0.webp.jpg



他是我最佩服的一个人。


1933年,他被撤职下放;

1966年,他再次失去一切职务;

1976年,他再次被撤销职务。

这个人,便是小平同志。  


我佩服小平同志,

并不仅仅因为他“三起三落”的传奇经历,

更是因为他在每一次被打倒后的果断和刚强。


X博士有过这样一段对小平同志的描述:

一般人被整倒,基本就是 ——

炕上一摊,身心俱颓了。

但邓什么话都没说过,

自己天天锻炼身体,身体没垮。


1971年,等到一有机会翻身,

他立刻给毛主席写了封信,

这封信很简短:

“我的身体还好,

还可以做几年工作再退休”。


毛泽东总向别人介绍邓是“钢铁公司”,

就是一个字 —— 硬。

而那时的邓小平,都已经70多岁了。


成大事者不纠结。


大丈夫如小平同志,

得意不骄,失意不倒,

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



0.webp.jpg



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:


人生痛苦的三大根源是 —— 

“忘不掉、放不下、输不起”。


好汉不提当年勇,别总拿过去吹牛逼;

女神对你笑一笑,你就想跟她生孩子;

输场比赛屁大事,却说失去了全世界;

……


我可以毫不客气地告诉各位,

所谓“人生痛苦的三大根源”,

说到底,就是三个字 ——


想太多。



0.webp.jpg



破解纠结最有效的方法,

就是 —— 专注于当下。


比如开篇提到的女博士:


你如果还想考公务员,那就再考一次;

你如果想去大公司,就积极准备面试;

不要一边抱怨没有好工作,

一边嫌弃人家企业小。


在有希望的时候,就要死死抓住希望;

在彻底没有指望的时候,就要果断放弃。




很多时候,

当你做好当下的、手头上的事后,

其它很多附带的小问题,都迎刃而解了。

永远不要朝三暮四、这山望着那山高。


如果它流动,就让它悄悄溜走;

如果它汹涌,就让它澎湃决堤;

如果它生长,就让它长到凋零;

如果它绽放,就让它灿烈而死;


纠结有个卵用!



做事的着眼点不应该是:立场、感受、评价,

而应该是:目标、方法、行动。


如果我跟你提一个要求,

你不但不答应,还骂我一顿,

那表示:我的方法有误。


对于情绪化处理事情的人来说,

这是值得学习的理性面对事情的方法!

—— 张德芬、罗振宇 


上一篇:这个国家寸土寸金,却没有一个房奴

下一篇:李克强:如果沿用老办法管制,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