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70817851
当前位置:
首页 > 学院动态 > 80%的人际关系问题,要从调整自己的关注点开始

80%的人际关系问题,要从调整自己的关注点开始

时间:2019-07-10     阅读次数:10077

1.jpg


罗振宇说过:“职场,或者说当代社会,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达能力。


懂得说话的人总能成为众人焦点,轻易获取各种资源,也拥有更多晋升机会。而不会说话的人,即使能力强,也很容易被人冷落遗忘。


但如果你工作完成的还不错,再加上与领导之间的有效沟通(当然,是准确或者高大上的描述出你的工作内容以及所作出的努力),则会显现出1+1>2的效果。


前段时间,网络上的一个话题引起了职场人的:


有职员发了个帖子,说自己只是回复了老板一个“嗯”,就被老板批评:


2.jpg


“和领导或客户都不要回复‘嗯’,这个是基本的微信礼仪。”


这位职员表示不能理解,感觉得不到尊重,准备辞职。


3.jpg

可惜这一次,发帖者没得到大家的同情。


4.jpg

 

有人说,老板这么做也是为他好,且不说老板之前就提醒过,这次也没严厉批评,只是合理提醒一下。


还有人说,老板没毛病,别人这么回我,我即使不会明说,也会在内心锤爆他的头。

 

相较于认为是老板太过玻璃心,更多人觉得是职员自己的锅。


5.jpg


在职场中,不同的角色之间通常存在补偿关系。

 

一般来说,高能力的人,往往更多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;


低能力的人,则要尽可能展现高热情,态度也要更积极。


作为下属,用“嗯”这个字来回复,就相当于将自己的低热情表现出来。


领导看到,即便表面不说,心中对你的印象分也可能会降低。

 

“嗯”字作为话题终结者,在沟通中,被视为一种不尊重别人、高冷的表现。


其实有时候,也许你只是忙,等意识到不妥,为时已晚,你已经失去了与对方沟通的机会;有时候,也许你真的认为”嗯“只是一种表达肯定的方式。

 

所以,好的沟通,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,有时甚至比专业技能还要重要。

 


为什么沟通如此重要?

 

都市白领的一天也许是这样的,“早上7点起床,9点开始工作,10点开会,11点与客户沟通,13点做方案,15点方案初稿完成,16点开会讨论方案,18点修改方案,21点下班回家。”

 

琐碎而繁忙的工作,下午6点要开会的领导,99+未读的微信信息。

 

这时候,你给另一半发了个信息“刚下班,好累,早点休息”。对方几分钟后回复“好的,晚安”,然后几天都不回你信息。


你才意识到,你的一句“好累”让他(她)感觉和你聊天很累,其实,你真正想表达的就是字面意思,“上了一天班,很累,我想休息下”。

 

不少人为沟通感到烦恼,不知道如何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,也不知道怎样理解别人真实的意图,常觉得自己像一只“孤独的刺猬”,在职场步履蹒跚、满腹焦虑。

 

其实,你需要的是有效沟通模型。



乔哈里窗格,在沟通中展现“自我”


乔哈里窗格是一种“自我意识的发现——反馈模型”,它包括四个象限,即公开的自我、盲目的自我、隐藏的自我与未知的自我。

 

6.jpg


在与人沟通时,我们经常采用“公开的自我”,也就是”我知道、别人知道“的自我。


有些人之所以和别人尬聊,是因为你对别人不了解、别人对你也不了解,共识太少。这时候,你可以适当和别人分享“隐藏的自我”,即别人不知道的我。

 

例如,在工作中,大家看到的你也许严肃、也许活泼、也许认真、也许审慎,但给人感觉总是很模式化、公事公办、不接地气,这时候你展现一部分生活化的自己,比如一个严肃的领导,忽然分享了一个与她孩子愉快玩耍的视频,就会产生一种“反差萌”。

 

在沟通中,有些部分是盲目的自我,也就是别人知道的而“我不知道的我,这就会造成一定误会。


比如你性格中的缺点、你的沟通方式给别人造成伤害。为什么你感到“越大越寂寞?”其实困扰你的不是寂寞,而是越来越封闭、不愿意接受别人合理意见的自己。

 

对于“未知的自我”,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,都是不断发现自我与修正自我的过程。


未知的自我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宝藏。随着沟通的精进,你与他人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,这时候会发现自己“未知的潜能”,这个潜能会成为你的优势所在。


 

沟通,从“自我”到“丢失自我”


其实,80%的人际关系问题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关注点,明确聊天目的和自己需要放弃的或改变的。从“我”出发,而不是指责“别人”。

 

▍沟通,就是相互驯化、相互包容的过程。


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生长环境不同,教育程度不同,接触的人不同,爱好亦不同。因此,要想与他人友好沟通,就必须了解他人、体谅他人。用“合理”取代“质疑”,即在和一个人沟通时,看清他本来的目的与意图。这个过程对你而言,可能很辛苦,因为你需要放弃一部分自我,而去了解他人的自我。


林斯顿大学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,结果:“智慧”、“专业技术”、“经验”只占成功因素的25%,其余75%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。


同时,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:在500名被解职的职员中,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%。 


不懂得沟通表达不仅会给人情商低的印象,还总会因为一张嘴,搞砸整件事。


7.jpg


例如产品部策划A与运营部项目经理B的两方沟通。


A:我需要了解上半年所有阶段的项目数据,你发我一份吧。


B:上半年已经做过一次统计了,我直接发你吧!


A:我看了一下,你这数据不对。


B:这个是我统计半年的数据,而且在年中总结汇报过的,当时各领导都没有提出质疑,你是觉得哪里不对呢?


A:我就是感觉不对。


B:那你自己看看怎么调整一下咯!


可想而知,B是非常不服气,而且对A的印象大打折扣,未来想要B好好配合A的工作,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了。


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对话中A存在的几个问题:


1、缺乏尊重:一上来无凭无据单凭感觉否定对方半年的工作成果,是对对方极大的不尊重。


2、缺乏准备:需要数据做什么?需要哪些具体数据?需要B怎么配合他来梳理数据?这些在沟通前都没有做好梳理,导致沟通并未能达到目的。


3、缺乏逻辑:在反驳别人时,仅凭感觉是大忌,缺乏职业性。必须做到条理清晰,逻辑缜密,有说服力,叙述的方式可以是结论先行,支撑论据逐条罗列,亦或是论据先行,再得出结论。


新的自我刚开始建立时,你会纠结、会矛盾、会彻夜难眠,甚至质疑“这还是我么,我好像成为了自己最不屑的那类人”,其实,这些也可能是你在自我升级,重新构建心智模式。


越是纠结痛苦时,越是你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时候。如果你觉得不纠结、不费力,你就只是在安全区内自我彷徨。

 

▍另外,在沟通中,我们需要关心别人的目标,减少无意义的谈话。


我们之所以会与他人沟通,是因为他人对我们是有益的,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,他(她)都或多或少给予我们知识或情感上的支持,有的时候,我们需要一种忘我的状态,以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、谈论周遭的种种。

 

正如斯蒂芬·科特勒在《盗火》这本书写道,“通过挣脱自我,我们获得了新的视角。我们不再从主观上被融合,而是脱下戏服,创造出新的戏服,通过周期性丢失自我,更有希望找到自我。”

 

遗传和后天生长环境,往往导致我们去争论“他人的行为”,然而这就像不吃鱼的猫一样,你惊讶“他人怎么可以这样”,但其实每个个体行为都是不同的,我们只有对他人的行为有了更充分的理解,才能消除偏见,放过自己,也放过他人。


今天分享的几点人际关系处理技巧,希望能帮到职场中的你。



上一篇:让王兴“六顾茅庐”的牛人:打赢移动互联网下半场,B2B必备五大秘籍

下一篇:江西日报:江西品牌如何突围走向世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