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170817851
当前位置:
首页 > 学院动态 > 为何中国政商界对他这么追捧?

为何中国政商界对他这么追捧?

时间:2019-11-14     阅读次数:16563



10月27日,主题为“阳明心学的力量”的财智名家第155期论坛暨万寿宫经贸论坛在南昌隆重举行。

七登百家讲坛、荣获最受欢迎主讲人、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、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,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专家方志远教授进行了题为《阳明心学的力量》的精彩演讲。

1573722509(1).png

(论坛现场)

以下主题演讲的精编内容:
 
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在他临终时曾说,“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!”心光明了,世界好像都可以一同点亮。此后的几百年间,王阳明和心学理论真的点亮了很多人的内心世界。
 
清朝评价他为“有明一代”气节、文章、功业第一人。
 
古今中外名人如张居正、曾国藩、梁启超、孙中山、毛泽东、蒋介石、西乡隆盛、稻盛和夫等,都对其推崇备至。
 
“阳明心学”何为这么热?
 
近年来,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,强调“知行合一”,并且指出,王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,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。
 
王阳明本人虽是一代儒生,但是一样带兵平叛,建功立业。他一生几乎都在扮演平定叛乱的“救火队员”的角色,如果没有王阳明,明朝的历史也许会改写。另外一方面,王阳明非常重视“力行”。在“百死千难”中悟出内心深藏的“知行合一”,这是一生学术结晶。王阳明在关键时刻,每每挺身而出,不顾个人安危,依然保持初心不改。自己的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,同时也造就了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的王阳明。
 
王阳明既能提出思想学说,又能驰骋沙场,这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。企业家是时代的领军人物,多数人走在无人区,学习王阳明心学为企业们明辨方向,以王阳明思想为思考体系,衡量自己的行为,实现认知升级。
 
“心学”到底是啥?
 
在王阳明看来,心学既是“修心”之学,更是“实学”,是“行动之学”。事事用心,处处用心;你的“心”在物上,“物”就在你的心中,“理”也自然明白,此为“心即理”。一切事物的“理”都存在于自己的内心深处,“圣人之道、悟性自足”。

当工作和生活遇到瓶颈的时候,我们要把向外界不断攀援之心,转而向自己内心深处去寻找答案或突破口。

正德13年,当宁王在南昌起兵时,官员在观望,情报在含糊,唯独王阳明公开宣称“宁王谋反”,并在尚未得到朝廷批准的情况下“擅自”起兵平叛,不顾九族之祸。1年零三个月,全部搞定。

很多人说,王阳明兵法很厉害,其实不然,真正的原因是他从来不做把作战当做单独的军事行为,当做综合治理,使用组合拳、用系统工程来对待。王阳明厉害在于个字来总结,“时时用心、事事用心”。

并且,王阳明把他所有的事功、事务都视为体悟“圣人之道”的“功夫”,“圣人之道”必学“事上磨”出来的,从“心”中体悟出来的。
 
“知行合一”的精髓是什么?

“知行合一”表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言行一致,崇尚实践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但是,“知行合一”的“知”有两个层面,既是对事物的认识,更是“良知”。如果缺乏良知,丧失道德,知行合一就失去了“灵魂”

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用人选拔干部,良知是第一位,要有道德和忠诚。王阳明认为“良知”是“是非之心、人皆有之”,用现代话来说就是“是非之心、廉耻之心、改过之心、感恩之心”。感恩社会和父母、感恩这个岗位、感恩企业。

不管是个人,还是做企业,不仅要有“良知”,还有“致良知”,按照这个良知去办事。“知行合一”的“知”是良知。所谓的“知行合一”,就是“致良知”,所谓的“致”就是“行”。

在王阳明晚年时,很少提到“知行合一”而是说“致良知”,而“致良知”的意义在于“亲民”。

王阳明指出,所谓“亲民”,就是孔子所说的“修已以安百姓”。他提出“政在亲民”,提出要与民同进退、与民同好恶。中央政府近期提出,劳有所得、老有所养、病有所医、弱有所扶、学有所教,住有所居……如果做好这些,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非常高。

王阳明本人就是以方寸之心,体天下之物,化天下之物,融天下之物。王阳明的“心学”本质,乃是“行为”之学,既是经略国家之学,也是企业经营之学。有远大抱负的人学习王阳明的“知行合一”,便可以做到心中有良知,行为有担当,无论穷达,皆有兼济天下之心。

 
企业管理者如何“致良知”?
 
在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徐阶看来,“自致良知、践之以身”,才是王阳明和王学的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。

否则,读尽了王阳明的书、读尽了先圣先儒的书,不身体力行,皆是“无益”。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是像王阳明那样脚踏实地、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,而不是只知坐谈立论炫耀见识、只知宽衣博带搬弄学问、只知上古三代远离现实的“腐儒”。
 
企业家本着市场和利益,要把握大局、考虑民众的利益、考虑国家的利益,才可能将企业做大做强。纵观中外百年企业、优质大企业,都是如此。

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日本一家日报去华为考察,回去之后,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“十年后,中国的华为超过日本同行业”。华为是以人类共同的道理和理论来要求自己和教导员工,就是:利己利他
 
心学”如何在日本发扬光大?
明治维新前后,日本学习了王阳明的“事上磨”,同时结合中国传统的内圣外王的学说,王阳明学说中特别强调“外王”。“致良知”、“知行合一”也在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日本作为一个弹丸之国,要统一和强大,不仅学习王阳明学说,还学习了西方产业革命和政治体制。
现在政界、商界学王阳明及其心学,要学习他的精神,以我心为大道。中外人文与智慧,兼为我强国梦所用。
金句:
1、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2、事事用心,处处用心;心在物上,理在心上。
3、心中有良知,满街皆圣人。
4、“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
5、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足谓之知。
6、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。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
7、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,儒、佛、老、庄,皆吾之用,是之谓大道。
8、静处体悟,事上磨炼。
9、心即理也,心外无理,心外无物,心外无事。
10、“所以为圣者,在纯乎天理,而不在才力也。故虽凡人,而肯为学,使此心纯乎天理,则亦可为圣人。”

1573722495(1).png

(论坛现场)

本文来源:由财智君精编整理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号观点,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企业家交流参考之目的。如有涉及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

学习咨询入口
微信图片_20191114171303.jpg

1573722290(1).png


上一篇:你的绩效如此“鸡肋”,还指望能激励员工达成目标?

下一篇:新闻聚焦|这些年你误会的“知行合一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