扪心自问:在任何场合说话,你都能够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?
很多人会说:我不能!
● 公司开会,领导突然点名让你发言,难得的表现机会,你却上句不接下句,白白丢了分;
● 酒桌聚会,轮到你祝酒发言,端着杯拖拖拉拉说了一堆,到最后大家都纷纷玩起了手机;
● 年终评优,你上台领奖并发表感言,除了说一串老掉牙的感谢,再也挤不出任何词了;
● 就连偶遇客户、合作伙伴,甚至自己心仪的人,即便对方主动搭讪,你也只会打个招呼然后说些无关痛痒的话。
在职场上,有三种人,一种像关羽能言善道,一种像张飞不善言辞。
还有一种人,肚子里有万千文章,但是表达不出来。
李开复曾说:“有思想而不会表达的人,等于没有思想。”你说的话,是别人记住你的最快途径。那些即兴表达能力强的人,一开口就赢得了更多机会。
精彩的表达,不但能够为你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,还能让你出彩的展示到自己的专业能力。
前几年,有一个视频被刷屏了。网络上的评论褒贬不一。
这是一段关于吴良镛院士的讲座视频。
中国著名建筑大师、清华大学著名的建筑学教授,吴良镛院士,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嫡传弟子,92岁高龄的时候获得了中国科技进步最高奖。
2015年,受到国家邀请,在人民大会堂给一帮优秀的大学生做一次35分钟的演讲。演讲的时候,这位院士身体力行,坚持全程站着讲座。非常值得人尊敬。
那么,现场演讲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?毕竟这么厉害的人。
当时的现场情况,睡倒一片。后来,媒体就发表评论:现在的大学生道德沦丧。
演讲现场,如果台下一两个观众睡觉,有可能是观众的问题。
如果台下成片的观众睡觉、开小差、刷手机,一定跟演讲者有关。
其实 ,不管你有多么高深的学问,即便贵为两院院士,如果没有接受专业的演讲,一样把观众讲睡着。
不管在哪里领域有多厉害,演讲和专业是两码事,都要经过刻意练习!
据相关统计:每年有将近2000多万职场人士深受表达、沟通以及即兴演讲这方面经验欠缺的困扰。
即兴表达对于一个人的口才和情商要求很高,它跟脱稿演讲的区别在于没有提前充分的准备时间。因此,很多人在遇到事情经常脑袋空白、无言以对、颠三倒四、词不达意、结结巴巴。
没有天生的演说家,只有巧用技巧的演讲者。
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,虽然不能快速让你成为演讲大师,但是至少可以让你思路清晰,有话可讲,表达有条理。
这个结构是不是看起来很洋气,其实它最基本的总分总结构。适合所有的即兴演讲、回答提问,表达观点。
比如:
1、中美关系,你怎么看?
2、你们公司的产品和同行比,优势在哪里?
3、为什么你们部门这个业绩不达标?
那么,“PREP”英文字母分别代表,到底如何用?
P: 观点,在开头部分陈述你的想法、注意或事实。
R:原因,说明你坚持这一观点或想法的理由。
E: 举例,用数据、具体案例的方式证明你的观点。
P: 重述观点,强调你的观点和想法。从开门见山提出观点,到最后的总结升华,形成一个逻辑闭环。
举例,如果你尝试用这个结构,应对即兴演讲,来介绍一款手机,你会这样说:
Point,观点:
每一个内心拒绝平庸的人都应该配备一台XX手机。
Reason,理由:
第一个理由是XX手机总是充满了话题,无论是品牌、外观、配置,还是软件,都会让你处处引人注目,随时随地成为话题中心。第二个理由是XX手机非常低调,XX手机基本不做广告。
Example,例子:
前几天,应酬客户,对方副总手机要没电了,当时还正好没有充电宝和充电器。
这个时候,我拿出了XX手机,帮这位副总的手机续航成功。副总第一次知道XX手机还有帮苹果充电的功能,后来我们就加了微信,成了好友……再后来,他们企业大部分员工都成为了XX手机的忠实粉丝,人手一台。
Point,重述论点:
想要你的低调被全世界都知道,XX是你最好的选择。
黄金三点论就是发表简单演讲或谈话时,在表达某项见解时,说一个思路的三个要点。
因为只说一两点会显得单薄没有内涵;说四五点别人又不容易记住,显得冗长繁琐;说三点很容易让人记住;同时又给人以思路清晰、讲话有条理的感受。
演讲是门艺术,在有限的时间里,将重点的艺术。并不要求你大而全,并不要求你事无巨细,只要表述重要的3个要点。演讲讲究精炼,贪多嚼不烂。
一个事物的三个点,就能以点窥面。
举例:
疫情期间,张文宏教授火的一塌糊涂。是因为他医术高明?如果是医术高明为什么之前没有火,大家可以仔细研究一下他的视频,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强,逻辑结构非常清晰。他表达时,用得最多的是黄金3点论。
有一次,主持人可凡采访张文宏教授:“为什么疫情能取得胜利?”
他说了三点:1、国家强大的决心;2、医生拼命的精神;3、民众统一作战的氛围。精炼简洁、非常便于记忆。
其实,在中国很多企业,稀缺既能干又能说的人。有很多特别能干的人,但是不善于表达,每次演讲时长篇大论,胡子眉毛一把抓,没有重点。黄金3点论,可以有效的帮到很多人。
一个好的演讲,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,最大限度的减轻听众的负担!让他听得懂,记得住!
一般一对多属于演讲,需要开场;而一对一,跟领导汇报时,属于沟通,不需要开场。而开场一定要激发对方兴趣,吸引观众的注意力。同时,要具有幽默感,敢于自嘲,让观众发笑。一个好的开始,既可以提升自己的信心,同时也不担心观众走神。
8月8-9日,财智·卓越经理人班《商务表达》课程在南昌盛大开课。国际演讲亚军倾情讲授。
两天的课程,干货满满,笑声不断;学员们收获颇丰,意犹未尽。课堂上不仅讲述了PREP结构、黄金法则,还有SCQA结构,黄金圈法则,PRM结构,FABE结构……六种实用的演讲表达工具以及商务表达演练、生动表达呈现、PPT呈现生动力,让学员们不管是即兴演讲,还是工作汇报,项目路演等任何场合,都能从容有度、应对自如!
授课老师一直强调,这些工具和方法,只有不断的使用,才能感受它们的魅力。演讲表达是一门需要循序渐进,不断精进修炼的人生课题:道可顿悟,事须渐修!
现场照片集锦


